“海葬”作为一种新的殡葬形式正在逐渐被更多人所接受。那么,“海葬”在环境保护上有哪些要求?我国哪些海域可以进行海葬?就有关问题采访了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权威回答来了。
“海葬”是我国积极倡导的一种生态友好型丧葬方式,近年来,生态环境部积极服务民生需求,通过优化简化审批程序、合理布设生态处置倾倒区等多种方式支持和保障“海葬”活动。
相关负责人表示,关于“海葬”的有关环境管理政策,有三点说明:
一是人体骨灰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允许海洋倾倒的物质类型之一,也符合相关国际公约规定的情形。
二是“海葬”活动需要遵循海洋倾倒许可审批制度,一般由当地民政局或民政部门允许的殡葬服务相关单位向生态环境部申请,待审查批准签发“骨灰撒海许可证”后,方可持证开展骨灰撒海活动。
三是“海葬”活动需要在指定区域开展,我国现有专门服务于“海葬”活动的生态处置倾倒区3个(青岛、日照、长江口),其他在用的倾倒区也可用于开展“海葬”活动。“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拟再增设一批生态处置倾倒区,进一步为“海葬”提供专项服务保障。
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加强与民政部等建立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推进“海葬”活动便民高效管理,更好地服务民生。
优惠信息真实
覆盖大部分陵园信息
百人优秀顾问团队
万千家属共同选择
所有信息公正透明